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九十七)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11-02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四、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类型

1. 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

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采用相对的观点解释学生的学业成就,着重于学生之

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编组等。 标准参照评价 则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

,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 学校教学评价一般都采

用标准参照评价。

2. 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编制的

测验,在国外得到普遍使用。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与编制的,

172

 

常没有统一、具体的规定,内容及取样全部由任课教师决定,操作过程容易,适用于测量

教师设定的特殊教学目标,作为班内比较的依据。 它在学校教学评价中应用多,也是

教师愿意用的测验。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 量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学校教学评价中使用多的是教师自编测验。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有:信度、效度、

区分度。

2.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评价

观察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对

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客观、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观察和记录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观察评价设计常采用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和等级评价量表等方式进行。

(2)档案袋评价

①档案袋评价的概念

档案袋评价 ,又称 文件夹评价 、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 档案评价 等,是为了取代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以体现学生实际发展水平而产生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

程分为组织计划、资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②档案袋评价的特征

③档案袋评价的类型

档案袋评价有不同的类型。用于班级学生评价的档案袋基本上可分为成果型档案

袋、过程型档案袋和评价型档案袋三类;根据档案袋内容的结构性,还可把档案袋进一步

分为结构型档案袋、半结构型档案袋和无结构型档案袋三类。就一般教学法情境下运用

的档案袋评价而言,其目的大体上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佳行

为评价、典型行为或个人独特评价。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

1. 评分

学校教育中衡量学生学业成就一般采用评分这种方式。评分有相对评分和绝对评

分两种。

2. 报告

第二节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

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 1 ) 维持功能。 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

能。 (2)促进功能。 (3)发展功能。

173

 

() 课堂管理过程的实质

课堂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课堂管理的目标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安静、驯服

地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管理具有三个重要目标:(1)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2)

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 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课堂自由气氛,

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

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

2. 班级规模

3. 班级的性质

4. 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群体管理

()群体的概念、特征及对个体的作用

1. 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

合体(人群)

2. 群体的特征

(1)群体成员有共同的活动目标;(2)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3)成员在心理上有依

存关系和共同感。

3. 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

象。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作

社会干扰 ,也叫 社会抑制 。 社会惰化 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

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2)去个性化(个体意识消退)

去个性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

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

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

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作去个体化。

去个性化具有三个特征:①成员的匿名性;②责任分散;③相互感染,“感染”是群体性的

模仿。 (课堂上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时,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初只是旁观者、观众,他们

会对某些行动感到好奇,有几分兴趣。 如果这个学生的调皮捣蛋行为继续,有的学生就

可能受到感染,开始模仿其行为。 这样,又转过来加强了原来那个学生的情绪与捣蛋行

174

 

,这就是相互感染中的“循环反应”。)

(3)群体的决策行为

①群体极化

所谓群体极化 ,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

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②群体思维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变通

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一致倾向性思维方式叫作群体

思维。

(4)从众与服从

①从众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

会现象。根据外显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将从众行为分为以下三类:第一,

真从众;第二,权宜从众;第三,不从众。

影响从众的因素:(1)个体的特点。 主要包括:①年龄与性别;②知识经验;③个性特

征。 (2)群体因素。 (3)刺激物因素。 主要包括:①刺激物的清晰性;②刺激物的内容。

②服从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

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者的权威性。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3)

境压力。 ①权威的靠近程度,权威越接近个体,个体服从权威者的比例越高;②受害者的

靠近程度。

(5)模仿与暗示

①模仿

模仿是指个体有意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认同,

群体中的个体从认识、情感与行为上,把社会行为内化成个体行为体系的社会心理行为,

它是模仿的深化结果。

②暗示

暗示是指用含蓄或间接的方法,使某种信息在他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产生影响,

而使他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

(6)流行

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在短时间内争相模仿、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使人们相互

之间发生了连锁性感染,这就是流行。 (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在服装、发式、行为方式上都

喜欢追求时髦,常常会形成一定的风气。)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