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岗教师 2019
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这是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
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
D.后天学习
3.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并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C.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D.教育目的的确立不应从个人出发
4.初中生林琳近期心理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是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5.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了四个基本关键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平衡化。其中,( )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平衡化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具有个别差异性
B.具有平衡性
C.具有阶段性
D.具有顺序性
7.在心理辅导的行到演练方法中,( )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这一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A.行为塑造法
B.全身松弛发
C.肯定性训练
D.系统脱敏法
8.依据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不包括( )。
A.人际关系和谐
B.正确的自我观
C.身体发展正常
D.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9.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分别是( )和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适应学习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10.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个体认知水平分为( )阶段
A.4个
B.8个
C.5个
D.3个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2.A【解析】主要是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
3.A【解析】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认为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4.D【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按阶段依次进行的,如果人的生命是一个周期,那么可划分为八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题干中林琳心理很矛盾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但又觉得遥不可及,这种矛盾的心理说明当前需要建立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对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即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别人的异同,以及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联方式。如果所想所做的符合自己的实际身份,就是获得或建立起了同一性。
5.D【解析】平衡化指的是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6.B【解析】学生心理发展共有四个特性(1)连续性和阶段性;(2)不平衡性;(3)定向性与顺序性;(4)差异性。平衡性不属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7.C【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8.C【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六个方面(1)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3)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4)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5)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6)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
9.D【解析】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分别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0.A【解析】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