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汇编试卷(一)(答案)

时间:2017-06-26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特岗教师 2014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试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命题立意】考查十八大报告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C【解析】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理断乳期的认识。★★

【错因分析】考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不足。

3.C【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不清。

4.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错因分析】考生对皮格马利翁效应认识不全面。

5.C【解析】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6.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解。★★

【错因分析】容易混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

7.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会知识的不如勤于学习的,勤于学习的不如喜欢学习的。它体现的是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的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

【错因分析】考生对内部动机的内涵理解不深入。

8.A【解析】“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命题立意】考查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9.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贝尔—兰喀斯特制的认识。★★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0.C【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话强调的是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知识的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题干表述理解不准确。

1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错因分析】混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地位。

12.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理学上重要人物的贡献的掌握。★★

【错因分析】记忆不准确。

13.D【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命题立意】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4.D【解析】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命题立意】考查能力的概念。★

【错因分析】识记有误。

15.C【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一个人遇事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果断性的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意志品质的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意志果断性的内涵掌握不准确。

16.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生物起源说的观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生物起源说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混淆。

17.C【解析】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类型的理解。★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8.D【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命题立意】考查注意的分散的概念。★

【错因分析】此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有误。

19.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形象地显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特点。

【命题立意】考查遗忘的规律。★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20.B【解析】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辨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视敏度的概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判断题

1.√【解析】道家主张消极教育,“行不言之教”。

2.【解析】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评价多元化。

3.【解析】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

4.【解析】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降低,但是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控制而做错事”的说法是错误的。

5.【解析】教育学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二者有一定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6.√【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7.【解析】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

8.【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9.【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高效率学习。

10.√【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条规定。

11.√【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

12.【解析】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不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13.【解析】班级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学生群体和班集体有着本质区别。

14.【解析】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2)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15.【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向高级划分,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16.√【解析】略。

17.√【解析】略。

18.【解析】教师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不合法的。

19.【解析】学校是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留守儿童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学校教育在他们的人格形成中作用更为巨大。

20.【解析】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案例一中学生张晓临考出现焦虑主要是因为动机过高。“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①动机的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讲,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因此,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所谓“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就是要求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佳状态;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佳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案例二中学生王宏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外部奖励破坏了内部动机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也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可能会破坏内部动机。只有当内部动机缺乏时,物质奖励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④训练归因。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2.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溜冰活动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2)从德育内容上看,教师进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他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学习一定会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3)从德育的原则来看,该教师遵循了疏导原则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班主任针对学生们考试后的低落情绪,带学生去溜冰,并适时地启发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体现了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强调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4)从德育方法来看,该教师采用了实际锻炼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④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

【命题立意】考查启发性原则的内涵及应用。★★★★

2.(1)客观方面,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失误;②学校教育不当;③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主观方面,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②消极的情绪体验;③道德意志薄弱;④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⑤性格上的缺陷等。

(2)矫正方法: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方法的掌握。★★★

五、作文题(写作思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引导年青一代走向智慧与光明的引路人。

这篇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对教师这一角色有清晰的认识,点出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与光辉作用,为下一步行文做铺垫。接着,考生可以从自己所经历的教育过程中选出两三个例子,并加以详细论述,阐明在那些事例中教师的爱心与奉献精神,以印证前文提出的论点,亦或从自己积累的教师之伟大典范入手展开论述。后,考生要把论据与论点结合起来,从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体会与感悟中点出自己的愿望,以求水到渠成,终体现出对教师这一光辉职业的向往。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特岗教师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