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答案)

时间:2017-07-19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3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历年试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主要任务。★★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D【解析】“明人伦”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而提出来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明人伦”的认识。★★★

【错因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易错选A项。孟子提出了“明人伦”,但并没有被当时的社会重视。直到南宋时期,朱熹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目的。

3.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记忆不准确。

4.A【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5.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命题立意】考查制度化教育的标志。★★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考生需准确掌握。

6.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身份定位。★★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7.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朱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程”一词的渊源的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8.A【解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修科主任时,主张把当时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9.D【解析】教学策略的特征主要包括:(1)概括性;(2)指向性;(3)操作性;(4)整体综合性;(5)调控性;(6)灵活性;(7)层次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策略的特征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0.C【解析】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特点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理论性和系统性。

【命题立意】考查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特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孔子的教育名言。★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2.B【解析】教育活动的终结果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际状况及参与状况为条件的。在教育活动中,愈是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的效果就愈显著;学生参与的程度愈高,教育质量就愈有保证。

【命题立意】考查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主体性与教育成功的关系。★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3.C【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命题立意】考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4.D【解析】D项不属于教师的能力结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能力结构素养的认识。★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15.C【解析】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和功用性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和发展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6.D【解析】教育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惩罚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情合理、公平、准确、灵活的原则和尊重学生的原则,不应以物质上的惩罚为手段、为目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惩罚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审题不清。

17.B【解析】具体参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8.C【解析】具体参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教材开发与管理”之“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9.B【解析】根据课程的组织,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程类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稍有难度。四川省采用的课程类型划分依据,与大多数教材采用的说法都不太一致,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考生可采用排除法。

20.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1.A【解析】大环境主要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小环境指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某一家庭、某一学校。根据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注重小环境。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环境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2.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

23.B【解析】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24.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类型。★★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5.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和逻辑分析,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困惑;(2)诊断;(3)假设;(4)推断;(5)验证。其中诊断(界定)步骤包括:确定和界说问题,即从问题情境中识别出问题,考虑它和其他问题之间的各种关系,明确问题解决的已知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及要填补的问题空间。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杜威的思维五步说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6.C【解析】广义的概念认为,凡是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都叫理解。这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命题立意】考查概念的内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27.C【解析】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命题立意】考查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各个学习迁移理论对应的提出者。

28.D【解析】A项说法错误,B项中心理健康只是充分发挥才能的要条件,C项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标准之一。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错因分析】审题有误。

29.D【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是道德认知。

【命题立意】考查道德认知的地位与作用。★★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30.A【解析】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的认识。★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31.C【解析】C项出自荀子。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孔子的思想的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32.A【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33.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练习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34.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的观点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35.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36.C【解析】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

【命题立意】考查第一个提出程序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家。★★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基础性知识。

37.B【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的方面,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命题立意】考查发散型认知方式的特点。★★★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认知方式中发散型与辐合型的概念。

38.D【解析】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品德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几个选项的概念。

39.C【解析】按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

【错因分析】考生没有牢固掌握学习动机的分类。

40.D【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替代性强化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没有掌握住替代性强化的概念,或者混淆了几种强化的概念。

41.A【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指的是11岁~成人。

【命题立意】考查形式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清楚。

42.C【解析】良心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如从层次上讲可分为一般良心、个人良心与职业良心,其中,一般良心是一般、基本和普遍的内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良心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43.C【解析】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其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礼仪的。★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44.A【解析】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45.A【解析】教师的服饰应整洁、素雅、自然大方。这是社会评价教师服饰的基本尺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要求。教师服饰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该把穿着打扮看成是个人的事,而应与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服饰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4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进行人格修养的好策略。★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47.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师生打招呼的用语。★

【错因分析】本题属常识性题目,考生需认真审题。

48.C【解析】从各种教育管理的关系来看,教育体制政策就是要协调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的关系、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而在学校教育层面,教育体制政策要协调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体制政策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49.A【解析】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二是教育法规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作用的两个显著特点。★

【错因分析】此处知识点较细,考生注意全面复习。

50.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因为审题不清而误选B项。

二、多项选择题

51.ACD【解析】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命题立意】考查参观教学法的分类。★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52.ABC【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属性的认识。★

【错因分析】本题稍有难度。四川省试题的命题教材认为,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三个方面,这与其他大多数教材的说法不太一致。

53.ABC【解析】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有:(1)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他对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2)麦克费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12~18岁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产阶级子弟,他关于社会反应的道德分类的普适性值得怀疑。(3)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理论假设不完全可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体谅模式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54.AB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备课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备课的内容。

55.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的表现。★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56.ABCD【解析】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包括: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社会目的”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全面。

57.AB【解析】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从古至今,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多、影响大也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关于教育活动究竟是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还是注重社会的需要的论争,即历史上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错因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理解,错选多因不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内涵。

58.ABCD【解析】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等。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

59.ABD【解析】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要做到:(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C项说法不完整。

【命题立意】考查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60.ABCD【解析】群众性活动的具体活动方式包括:(1)集会活动;(2)竞赛活动;(3)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4)文体活动。

【命题立意】考查群众性活动的具体活动方式。★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61.BCD【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有效学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外铄论的理解。★★★

【错因分析】审题有误。

62.ABCD【解析】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有:(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考生需准确掌握。


63.ABC【解析】D项说法错误,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受教育者不能自由选择。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认识。★★

【错因分析】审题有误。

64.BC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命题立意】考查记忆的过程。★★★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65.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须依照和贯彻的教学原则。★★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66.ABCD【解析】根据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力感理论,无力感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获得体验;(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

【命题立意】考查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过程。★★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67.ABC【解析】D项属于生理疾病。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错因分析】相关知识识记不准确。

68.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常用的记忆术。★★★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69.ABCD【解析】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已有知识经验等有关。

【命题立意】考查容易发现问题的人的人格特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70.AD【解析】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负迁移与逆向迁移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的概念。

71.ABCD【解析】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发动起来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谈论问题常常费时较多。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技能差,课堂自控能力不强,讨论教学模式应用比较少。

【命题立意】考查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缺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72.AC【解析】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人际交往起码的知识和素养;(2)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

【命题立意】考查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问题。★★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73.AD【解析】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击、投篮、投标、举重、按电钮、紧急刹车等都是典型的不连续的操作技能活动。

【命题立意】考查不连续的动作技能的典型活动。★★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74.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方法。★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75.ABCD【解析】创造性的培养原则包括:(1)协同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5)兴趣性原则。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创造性培养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76.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错因分析】考生对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不了解。

77.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措施。★

【错因分析】复习不全面。

78.ABCD【解析】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有:(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5)积极推进师德提升工程的改进创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任务的认识。★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79.A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良好站姿的要求。★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80.ABC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命题立意】考查中小学教师的定义范围。★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了解不全面。

三、判断题

81.【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

82.√【解析】略。

83.【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84.√【解析】略。

85.√【解析】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

86.√【解析】略。

87.√【解析】略。

88.√【解析】略。

89.√【解析】略。

90.【解析】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包括:(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未一定新编教材。

91.【解析】师生互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

92.【解析】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

93.√【解析】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94.√【解析】略。

95.√【解析】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心理学家武德沃斯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与桑代克相同的结论,因此,把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

96.√【解析】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97.√【解析】略。

98.【解析】热爱祖国、依法执教是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99.√【解析】略。

100.√【解析】略。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